BBA的電動化成績單

BBA的電動化成績單

本週汽車圈最大的新聞之一,就是奧迪打算從中國電動車企業購買平臺授權,燃油車時代佔據絕對技術領先的德國品牌,在電動化時代開始求助中國品牌,風向確實變了。

對於這件事,奧迪中國的迴應是“中國汽車市場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時期,奧迪將攜手各方共同制定戰略方針,共創成功未來。”

小党未达5%消失 时力形同灭党

雖然沒有直接承認,但字裡行間透露的意思是,奧迪確實在爲電動化的落後尋找出路。

不僅是奧迪,德系豪華三巨頭BBA目前的電動化表現,都遠不及燃油車時代那般成功。這也是國內新造車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,敢喊出“媲美BBA”的底氣所在,電動平權在豪華車領域確實成爲了現實。

(经济观察)中国出入境旅游迎“暖风”

2022年,寶馬集團在全球賣出了21.5萬輛純電動車,佔其新車總銷量比例爲8.9%;梅賽德斯-奔馳(含smart)共賣出了14.9萬輛純電動車,佔新車比例的7.3%;奧迪的純電動車銷量爲11.8萬輛,佔新車比例也是7.3%。

英國外委會主席祝賀賴清德勝選 讚台灣民主為區域典範

而這一年,特斯拉在全球賣出了131萬輛車,蔚來的交付量爲12.2萬輛,理想汽車爲13.3萬輛。

烈日耀驕陽 小說

進入2023年,BBA的電動車銷量都有所增加。

史上最豪贅婿 小說

第一季度,寶馬集團純電車型銷量6.5萬輛,同比增長83.2%,新車佔比增至11%;梅賽德斯-奔馳的純電動車銷量增長89%至5.2萬輛,佔比增至10%;奧迪的純電車型銷量增長43%至3.5萬輛,佔比增至8.2%。

與寶馬和奔馳相比,奧迪的進步幅度最小。

第二季度,寶馬集團全球交付了8.8萬輛純電動車,增幅超過117%;梅賽德斯-奔馳全球交付5.6萬輛純電動車,同比增長123%。奧迪暫未公佈二季度數據。

歌舞伎町bad trip

整個2023年上半年,寶馬集團的純電動車累計交付量爲15.3萬輛,梅賽德斯-奔馳的純電動車累計銷量爲10.3萬輛。

冷眼集/高端合約、房地爭議 選後能開箱?

在中國市場,BBA的電動車表現也呈現出相同的趨勢,根據乘聯會數據,今年前5個月,寶馬在華電動車銷量3.6萬輛,梅賽德斯-奔馳爲1.6萬輛,而奧迪僅爲7748輛。

BBA前5個月在中國一共賣出的電動車數量,不及特斯拉一個月在中國的交付量。

差距還在不斷加劇,如今國內電動車市場內捲到不只是每個月1號比拼月銷量,新造車們已經開始每週比拼上險數據,BBA的燃油車銷量成了對比標杆。

街角魔族

對BBA來說,短時間內它們依靠燃油車建立的規模護城河依然很難被電動車超越,但這只是時間問題。這也是爲什麼大衆集團CEO對奧迪在中國表現感到不滿的原因所在。

如今對於挑剔的中國電動車用戶來說,車企擁有自研的電動專屬平臺已經是基礎門檻,而平臺目前是奧迪的短板。

桃园各农会伴手礼好食尚

大衆集團的MEB平臺主要面向主流家用車,奧迪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J1只是一個過渡平臺,被寄予厚望的PPE 平臺要等到2024年落地,SSP平臺則推遲到了2027年後。

如果能夠與中國品牌現有的成熟電動平臺合作,對奧迪來說也算是打開了另一扇大門,至少是PPE平臺落地的有力補充。

當然,我們也該看到硬幣的另一面。

能夠讓傳統豪華品牌主動進行技術合作,中國品牌確實揚眉吐氣了一把。

實際上最近幾年這種合作已經成爲了新合資時代的趨勢,戴姆勒與吉利合資推出電動smart、長城與寶馬合資成立光束汽車、豐田與比亞迪合資開發電動車,再到吉利與雷諾成立動力總成合資公司。

官途風流

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告別了過去市場換技術的時代,開始了技術的輸出,這是值得驕傲的。

不過跨國車企在電動化時代起步落後,並不代表他們就徹底失去了迎頭趕上的機會,這也是一種戰術選擇,當中國品牌鋪好了路,外國品牌完全可以走捷徑追上。

畢竟目前在電動車領域,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,還沒有別的品牌盈利,所以大家的機會是均等的。

而當BBA們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開始迎頭追趕的時候,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格局還將有新的變化。